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房地产运行步入中期均衡

中国新闻网  2015-02-02 09:47

[摘要] 近期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4年房地产运行数据显示,房地产新开工的增速创1997年以来的低值,2014年12月的开发投资更是出现有数据以来的第一次负增长。

近期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4年房地产运行数据显示,房地产新开工的增速创1997年以来的低值,2014年12月的开发投资更是出现有数据以来的次负增长。这不仅引起了市场对于2015年楼市运行不乐观的解读,而且部分业内机构提出了“投资失速”将冲击2015年“稳增长”的论调。笔者从我国存量住房供应情况、住房需求的总量和结构性变化等角度,分析未来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演进,总体结论是,尽管增量房地产在长周期内将缓慢下行,但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行业保持在高位水平上将是一个阶段性的中期均衡。

从2003年确立支地位开始,我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从当年的3.2亿平方米上升到2013年的13.1亿平方米,10年的时间翻了4倍。随着人口红利,特别是适龄购房人口红利(24-45岁)趋势性下降,居民基本住房需求也基本解决,城镇化从过去年均1.4个百分点的高速增长转换到中速增长(年均约0.6个百分点),再加上待售(6亿平方米)及在建未售(45亿平方米)可以解决超过1.5亿人口的住房需求,未来难以维持过去动辄10亿平方米以上的销售规模。

目前,我国城镇家庭户均拥有住房达到1.02套,如果把小产权房、军产房、集资房、集体宿舍等没有被完全纳入的存量住房算在内,户均拥有的住房可能在1.1-1.2套。因此,我国已经告别住房大规模建设阶段,增量商品房市场长周期下行趋势已经开启。但是,长周期(20年以上)下行只是一个长期内、趋势性、不太成型的判断,在中期内,到底是呈现倒“V”型还是倒“U”型,或者是倒“L”型,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综合发达国家经验、我国存量住房供应现状、住房需求的潜力,以及国家对于房地产的政策等,笔者认为,未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房地产将在高位的顶部徘徊,这可能将是至少保持20年的均衡。上世纪60年代至金融危机前的2007年,美国每年新建私人住宅套数大多数年份保持在160万套上下,相当于人均每年1平方米的新开工规模;上世纪90年代日本资产泡沫破灭后到2007年,住宅年均新开工面积为1.2亿平方米,按照其目前1.26亿左右的总人口计算,同样相当于人均每年1平方米的新开工量。

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达到70%-80%,之所以新房开工依旧能够保持一定的量,主要在于新增家庭、迁居和改善带来的新增需求。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镇存量房屋供应的效率和质量较低。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存量住房中有30%的部分是上世纪80年代及更早之前“短缺经济”时代建造的、1/5的房屋缺少一项或多项必需的配套,存量住房确实存在改善的必要。

另外,人口结构也在向有利于改善性需求释放的方向变化。2015-2020年,中国25-34岁的人口(首次购房者集中的人群)将保持在2.4亿左右,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7%,随后该年龄段人口数量和占比快速下滑。但2015-2035年,我国34-49岁的人口(改善型购房者集中的人群)在期间均达到3.1亿以上,占总人口的比例保持在23%的高位。这意味着,在未来20年,中国房地产改善性需求将会爆发性增长。

当基本住房需求解决以后,改善型需求会接棒“首次购房需求”,这与基本生活需求解决后,老百姓在医疗保健、休闲度假等方面的需求爆发性增长是一个道理,这也是国家近期不断强调要促进住房消费升级的原因。因此,在我国人均GDP达到7000美元,各领域消费升级时代到来,改善性住房需求将会明显增长。而且,结合我国存量住房供应的现状,相比发达国家,未来改善住房需求在我国更加迫切。

过去10多年,购房人群以“70后”、“80后”为主,模仿式、排浪式是主要特征。未来,在住房消费改善升级的同时,“80后”、“90后”住房需求人群登场,占比将超过70%,个性化、定制化和差异化的住房需求将会异军突起。因此,过去规模扩张、复制图纸的供应模式,千篇一律的住房设计模式将不再适应市场需求,这为住房更新、新房开发带来了结构化机会。2013年以来,部分开发商积极拥抱互联网,在社区服务、电子商务、家装定制上,甚至是互联网住宅上的创新,深受买房人的欢迎,已经看出未来增量房地产的这种机会。

未来,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在于“三个一亿人”的城镇化上,即“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非户籍常住人口落户城市以后,“城市劳动、乡下消费”的模式将改变,消费也将实现彻底城市化,而首要的消费就是住房消费。棚户区改造旧城改造已经启动,这既属于前面所阐述的改善住房的范畴,也属于将非户籍人口纳入住房保障的范畴,这是未来增量住房供应有效的部分之一。1亿人就近城镇化,将会改观中西部城市(镇)住房库存压力大的局面,而且也将为夯实中西部城市(镇)人口和产业集聚的基础,为房地产行业未来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考虑到住房供应的效率、改善性和个性化消费时代的到来、“以人为本”城镇化带来的增量需求等;考虑到户籍人口为主的常规住房需求不会断崖式下滑,也会保持一定规模;考虑到行业的全局重要性,国家也会通过退出干预、资金支持(如棚户区改造)和消化待售库存(用作保障房安置房)等来保持行业不至于快速下滑。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城镇居民的住房需求仍将保持旺盛的态势,商品房消费基本会在高位的顶部徘徊,年均销售规模尽管会下滑,但保持在8-10亿平方米之间是大概率事件。如果销售能够保持这一高位水平,新开工和投资也就不会大幅度的下滑,投资失速不会发生,这将对“稳增长”战略会形成有力支撑。

相关阅读

1月29日,上海某房地产研究院发布的《2014年年度商品住宅成交结构报告》称,从近五年包括兰州在内的30个典型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量走势看,2011年市场降温,成交量比较低迷,但从2012年开始,成交总量逐年走高。2014年市场出现降温,相比2013年成交面积下跌了13.4%。而从兰州市场来看,兰州商品住宅在第四季度市场成交量反而有所下滑,不过,若对比2014年上半年的行情,下半年两个季度的成交量基本上都翻了一番。报告分析称,考虑到2015年整体货币环境将会趋于宽松,预计2015年30个典型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量较2014年上升将是大概率事件。

30城市成交总量呈现季度攀升态势

报告统计,2014年第四季度,包括兰州在内的30个典型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5944万平方米,环比增长29.8%,同比增长2%。受二套房贷新政以及央行降息政策的影响,购房需求积极释放,市场回暖趋势较明显。同时,第四季度企业发力冲刺业绩,也促使楼市强势翘尾之态非常明显。而观察2010-2014年近5年的季度数据,2014年第四季度成交量已创新高。

从2010-2014年的数据可以看出,三类城市的成交波动走势基本一致。当然,东部地区市场形势改善比较明显,全年成交增幅显著高于中西部城市。但中部地区为稳健,近几年呈稳中有增态势。

2014年第四季度,30个典型城市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11823元/平方米,环比增长10.9%,创近五年的季度高值;而同比增幅为12.5%,为近七个季度的高值。从年度数据看,近五年总体处于攀升态势。

兰州楼市小户型成交均价明显上涨

对此,该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表示,兰州楼市总体上处于一个复苏态势,若从这个成交量“翻番”的特征看,说明兰州在救市情况下市场活跃度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对于这样一个救市效果值得肯定。

从具体户型来看,兰州在第四季度市场成交中,以中小户型为主,即80-160平方米的区间。而且从成交均价来看,此类户型已经从6177元/平方米上升为6343元/平方米。严跃进表示,在兰州市场逐渐放宽的情况下,此类户型基本上迎合了刚需和改善型需求的群体,支付能力相对较好,属于主力户型。可以预计的是,到了2015年此类户型的市场迎合度依然会上升,不排除价格会因为兰州本地信贷政策继续放宽而得到上升。

今年30城楼市将继续温和回升

2014年第四季度,30个典型城市成交量和成交均价都较大幅度上升,呈现较强复苏态势。从结构上看,一线城市的领衔反弹,对于市场回暖的带动作用是比较明显的。而东部城市整体向好,也将给2015年的市场走势带来比较振奋的信心。

该院研究员谢金龙称,在信贷利率进一步下降的预期影响下,房地产政策环境有望继续宽松。个人房贷支持力度加大等利好因素将促进2015年整个楼市行情出现升温。从区域结构上看,预计一线城市东部城市的行情将率先回暖,从而带动整个市场温和回升。而从产品类型看,改善型购房需求将扩大比例,进而使得中小户型、中大户型购房市场逐渐升温和走强。

30个典型城市分别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沈阳、济南、南京、杭州、福州、海口、长春、太原、郑州、合肥、武汉、南昌、成都、西安、兰州、西宁、南宁、烟台、连云港、徐州、泉州、东莞、惠州、三亚、洛阳、九江。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布已输入0/200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