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谭善隆:懂得城市和生活 就能建设好城市综合体

房天下  2013-03-05 17:25

2012年8月16日,维思平建筑设计助理主设计师谭善隆在“2012全球视角下中国城市综合体发展之路高峰论坛”上表示,城市综合体在功能综合和交通便利的城市里,比如说像香港,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结果,看起来是自然平常,没有什么出奇的,反之在城市尺度过大、配套设施、交通系统不完美的城市里,城市综合体确实是改善城市生活的有效手段之一。

在这儿我想提出一个观点,这种集体的城市交通系统,对综合体来讲是非常重要的要素,对我来讲它是综合体里非常重要的引擎,比如在这么一个场所里头,我们要搞一个酒店,这个九龙站刚好是跟香港的飞机场轻轨是换乘的车站,等于说我在这个平台上发展一个酒店,这个交通已经把我的客户直接从飞机场送到我的门底下,同样的道理,我在这个群房下面发展我的住宅,我的人流为我带来很好的配套,不仅仅是很多办公的人士,居民在上面生活,也带来了商机的要点,在这个项目里,主要的开发商是岗铁,它推广的思路并不仅仅是交通的机构,同时也在带动我们的生活,所以是一路带动生活,不仅是铁路本身,一直在推动轨道交通推动生活的模式,所以我这边在问一个问题就是说,看到九龙站很超级完美的结合发展模式,它是个偶然的发展模式还是个经过计算的。我想分享的就是,像这种发展的模式,对我来讲我相信并不是偶然的模式,像这块地大家知道是地少人多的地方,在香港地方发展的话,一定要有一个填海的工程,成本非常高,政府希望尽可能控制它的成本,减少它本身的投入,它往往利用沿海在地铁沿线的发展,会形成一种融资的手段,通过跟地铁公司公开的招标跟开发商的合作,形成一个非常有效的融资模式,透过这个融资既能发展城市,同时商业物业带来的回报也可以投入到公共交通里头,形成一个可持续的财务模式。

个观点希望跟大家分享的就是,城市综合体在功能综合和交通便利的城市里,比如说像香港,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结果,看起来是自然平常,没有什么出奇的,反之在城市尺度过大、配套设施、交通系统不完美的城市里,城市综合体确实是改善城市生活的有效手段之一。

HOPSCA它包括了酒店、办公、公园、购物中心、会展中心和公寓几个单词的组成。在搜索当中,我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原来这个词,尽管它是个洋文,但它并不是进口的概念,从老外的口里面,这个词是的madeinchina,我想回答院长刚才提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还有很多机会去开拓HOPSCA这个东西,究竟是什么东西,我们能找到属于中国城市的特色发展模式。

接下来我想跟大家分享,城市综合体开发设计的流程,从我们设计单位的角度来讲,我们分六个大的阶段,首先是对市场的研究,然后是产品的定位,产品的策划、产品的设计,对我们来讲从第五个阶段以前都是非常重要的,设计前期的研究,对产品进行具体的设计,然后是工程的实施,运营时候的反馈,从这段里头有一个很关键的,综合体最关键的是业态,所以从策划的角度来讲,步进入到那个业态的结构,所谓的策划也是对整个业态有一个结构,比如说综合体里头不同的业态是什么东西,该处于什么位置,相互的位置是怎样。

同时我也想分享一个观点,对业主来讲,整个建设的团队,其中有两个成员是非常重要的,建筑师负责领导建筑团队来进行完美的设计,同时我们也需要跟商业的策划顾问进行良好的互动,他们是负责整个容器里头的内涵,我们必须从硬环境、软环境两者进行完美的结合,才能打造出完美的产品。

关于策划,我在整理PPT的时候,找到了一些有趣的说法。我们先从甲方的角度去说这个事,比如说瑞安的设计总监陈先生,他说“我们做新天地的时候,把方案给策划公司看,他们说中国是没有人会在外面吃饭的。”做上海证大的策划师,他的观点“八年前大家说正大广场是失败的,一直到这个团队进入了,大大改变了广场里面的内容,现在它是成功的。”

从不同的角度讲同样一件事,我想可以分析说明几个事情,个我们市场分析数据严重不足,大家掌握的信息不太完善。第二个我们的市场变化太快。第三点策划工作有很大的部分是分析工作、统计工作,同样它也有一个创意的成分,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整个业主,整个设计团队、开发团队里,建筑师是肯定从空间、流线体现出思考,商业策划师也可以从商业的定位、品牌来打造硬环境、软环境同步的建设。

比如说在上海滨江的休闲购物场所,它的旁边就是CBD的核心区,白领也需要休闲购物,江边也可以提供非常好的风景,我们把定位成滨江的休闲购物场所。另外一个案例是杭州的经济开发区,我们定义成城市生态森林,我们重点发展绿化,把它打造成城市的公园。
接下来有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我们说城市综合体它有好些特征,有些人认为它是公共场所,有些人觉得它是商业场所,甚至有些人把城市综合体和商业综合体混在一起讨论,究竟它是什么呢?我想借这个机会引出一个词,就是POPS,是私人拥有的空间,空间的传统意义来讲是一种免费的,一般的民众可以不花钱去的地方,从营销的角度来讲,所有免费的东西都是有无限大的吸引力的,公共空间永远是民众喜欢爱戴的空间,在我们这个情况下它是私人拥有的,开发商可以在人能很多,很能吸引人的空间里,有很多的机会创造一些商机,也可能创造一些吸引更多活动的机会。

活动场所大于消费场所,这是我对综合体趋势的一种观点。大于这个字非常有意思,它既说明了生活场所这个概念要比消费场所要大,就是说消费场所是在生活场所之中的环节,同时也说明生活场所的重要性越来越比消费场所要大、要重要,从这两个场所的观念底下,我们可以有几个属性去探讨,比如生活场所里会牵涉到更多的慢的功能,比如说消费场所有一些快的功能,比如说快餐,麦当劳,我们去就希望尽可能排队、消费,然后离开;慢功能没有一些很明确的目的,到那个地方消费者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要到,可能是慢慢的习惯,里头也非常讲究,在人进入到场所里的体验,未必是一个非常急着购物消费的体验,或者他在里面逛、在里面停留、在里面等候。

先说什么是场所?对于我说场所的构成部分是空间加活动。场所的个构成元素是空间,空间是我们主动去打造的空间,它有特定的样式,特定的材料,特定的氛围形成的,并不是剩下来参与垃圾的空间,空间是个载体,它承载了很多我们经过精心安排的活动,比如说茶座、购物,群房顶上的平台,从这个图上我们看到是樱花街,大家会想起来哪个城市呢?有可能有的人想起来是东京,有的人想起来武汉。在这个城市绿轴里,我们打造了一个粉红色的绿轴,我们利用樱花跟当地文化有一个呼应,我们结合购物中心的商业活动,比如说以日本文化为主题的餐饮商品店,来形成景观跟商业结合的形式。有了好的场景,好的场所,我们也讲究什么是好的体验,我们需要一个好的环境,好的氛围,大家都会比较直观的理解,也需要人跟地方产生一个好的关系,来形成我说的第三个要素,就是人怎么跟那个地方产生一个记忆。

我们做的南京长方中心,它的定位跟城市的轴线形成跟南京更宏观的时空感,从项目本身整体的形态就能够反映出来南京这个城市的气质,同时我们在杭州的(致富大厦),我们从整个杭州的气质表达出它是属于杭州的建筑物。除了我们主动的配合地方的特征、文化来打造我们项目,我们也可以反过来通过我们标志性的建筑物,为城市和地方带来一些有冲击力的特征,比如说我们可以做一些标志性的建筑,我们在宁波江东核心区的规划,在武汉融科的项目,不仅仅是单体的问题,同时也希望打造整个项目是有地标性的目的地。

讲到最后一个观点,就是说综合体的观点,一个成功的综合点最重要还是一个要重游性,那才是有条件,人家会再来,这个我觉得是最关键的,要达到这种重游性,好的体验,人跟场所的关心是很重要的。

,前阵子我们听见他,看见他,老说叫我们怎么去耍酷,问我们有没有网购,网购这个模式现在越来越成熟,我们集体网购的时候需要去上街吗?我的观点是比较积极的,网络购物的现象反而是促进了现场购物更讲究场所和现场的体验,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去现场进行人跟人的、人跟空间的交流,从这个里头我们可以带出几个现象,个现象是茶座文化,每个人都多多少少有点八卦的,我们都喜欢观察其他人,也有自我表现的表现欲,所以在茶座的文化里,我们能发现人是很自动的愿意呆在一个场所,然后从里头消磨它的时间,在我们设计当中,我们是非常讲究人本身就是最能吸引人的一个元素,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在设计我们商业街的时候,我们在设计我们综合体的时候,我们会非常精心的安排人在什么地方出现,人在什么地方能呆的住,他能看见什么东西,能看见什么人,在这个元素里头,我们会精心的考虑,在商业街当中有停下来的空间,我们的人流有一些是安排在立面上面,让人看到人在这边流动,这是我们用人气形成的装饰。在这个前提下,我们不需要帅哥美女也可以做的模特,我们会有老外,说明这是国际化的地方,我们会有穿西服等等,说明这里有各种各样的人在这里碰撞。再进一步的就是有一些室内空间的混合想法,比如这是一个香港的案例,这里头我们看见三个元素,一个是餐厅,一个是滑冰场,还有一个等候区,一家好的餐厅你去吃饭肯定要等的,它把餐饮跟滑冰场结合在一起,滑冰场就是舞台,等候区就是关注群,可能是他的小孩,也可能是他的朋友,也可能跟他完全没有关系的人。

刚才提到了茶座的文化,接下来就是扶梯的文化,最能打动住户的就是扶梯,扶梯是的配套,如果我的前面就是扶梯,每天这个扶梯每天为我带来很多的人流,有什么配套比这更好呢?这是一个83米的通天梯,它里面有茶座,在里面办公的人可以看到人来人往的现象,形成一个非常有趣的在办公、购物、休闲的人群,在同样的空间里相会,同时这种扶梯的构造也在购物中心形成了像艺术品一样的,这个艺术品的主题就是人流和人气,也可以形成人气的展示。

我提出了一个被逛街的概念,其实这些主力店和旗舰店都是我们打造的目的地,为我们整个流线进行加速,进行推动力,就把人群从一个点带到另外一个点。在这个街安排的底下,我们需要一个软环境的经营,软环境的经营包括了两个重要的概念,一个是对场地的管理,我们在个街里头会有一些街巷的空间,那个街里头会存在什么活动,它应该有怎样的配套,它的铺地是软铺地还是硬铺地,在假日的时候,广场的空间有些表演的配套,不光是人家来的时候,不光是购物,一个家庭带着小孩在这边看些表演,有些节庆的活动都可以结合在这个场所里进行。

这边回到私人拥有的空间概念,这是香港的沙田站,这个站前的空间据说是香港人流的空间,也是租金的空间,这个空间是直接水平向的连接沙田站,在过去十年,改造成完全空旷的场地,为了是把这个空间再打开,让周末的时候有一些文化商业活动能够在这边发生,形成真正名副其实的城市客厅。

我们从人步行的尺度来决定整个街的节奏,比如说在入口的时候让人能坐在来,吸引其他人进来的场景,到中间我们需要一些有表演兴趣的元素,吸引人,给人家动力,进一步的往前走,到了一些大的节点我们会配合一些业态,比如说电影院,本身那是个载体,透过载体把推到高潮,电影院也会形成人流非常大的局面。

一直强调人流非常重要,驻留也非常重要。所以在昆明的项目里,我们提出了一个想法,其实我们都不知道来访的人什么时候肚子饿,我们希望在整个街里头少吃多餐,能够多放一些小吃的地方,来支持整个步行的体验,然后在一些开放的节点,我们刚才提到了大的屏幕来展示,我们在等候朋友的时候,等候其他人的时候,也有对场所信息的收集。我们考虑商业街的时候,怎样去增加提高商业街的价值,怎样去把经营商业的时间段加强,所以我们提出来全天候的概念,这是南方的项目在武汉,遮阳棚为商业街提供全天候的条件。这种全天候的想法不仅仅是社区型的商业里实现,在社区型的综合体里头,也可以通过垂直、分层的规划实现这种想法,比如我们在深圳梅龙镇的项目里,也可以透过我们对沿街商业,结合一些架空,形成一些有趣的商业空间。

这就是空间体验的观点,这边提到内即是外,外即是内。我们从观察很多案例里面发现,有很多的商业街已经变得很模糊了,室内越来越向室外,室外的感觉越来越像室内,室内它的视觉冲击力越来越接近室外,从这个趋势来讲,我们能发现有几个关键的要素达到这个效果,我们从室内的商业街里头非常讲究视野,不是传统的把人困在一个黑盒子里头,从内部空间的安排里头,人有时候不仅仅能看见平常的店面,能看到上面下面非常立体的视觉,有一点非常重要的,传统的购物中心希望把你关在里头,让你不知道外面是白天还是夜晚,光线刚才提到了,如果我在家里头网购,我不关心那个环境,我可以在半夜,也可以在白天去做,但如果我去一个购物中心里,我希望有一个非常好的环境,我希望在白天的时候,我能体验到光线是非常自然的,在里头能进行我的体验,这个材质也是一样,我们有些时候会把室外的材料引到室内里头,形成一个里外没有隔阂,是非常自然而然的衔接,不知不觉的从我的家里头,从城市道路里进入到综合体里。

不仅仅是商业的项目,文化的项目,比如说我们在大连有一个综合体,也会引入到这种主题,我们非常讲究通透性,把景观里外的连贯,在购物里也有这种发现,以儿童作为主题的空间,这种主题完全可以结合室内外的景观做得更完善、更完美。

接下来也提一个对群房屋顶的处理,有人说综合体是非常好的东西,它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去享受、去在城市里头找到他们在其它地方找不到的资源,比如绿化、景观,就像日本南部的项目,屋顶的景观是为了完全补充城市里头的缺陷,我们项目的里头非常积极的考虑,一般开发商非常担心群房一般到三层以上担心上不去了,群房的屋顶本身为什么不可以目的地,我们这个项目常识把它打造成生态绿化的平台,可以以儿童活动作为主题的,大家在座的有很多是家长,周末的时候都会愁带小孩去什么地方活动,如果有这么一个购物中心,家长们可以进行购物,儿童也可以进行他们的活动,我想这是一个非常完美的搭配。

会所平台,人不仅仅从城市里面进入,也可以从办公里头往下走,形成两路进入商业的格式。在平台的前提下,我们可以考虑跟邻居其它的商业,利用共享的平台,把人流共享,也可以利用架空的形式,把人流跟地面的交通分开,形成首层的商业价值复制,复制到二层、三层。当人离开了交通以后,自然而然的走到二层、三层。除了在商业型的综合体里头,我们在居住型的综合体里头,形成一个花园。这不光是高端的项目里头能实现体现这种想法,在一些小型的项目里头也可以运用到风层立体规划的优势。

今天这个主题我最后想以这个问题作为一个结尾,城市综合体究竟卖的是什么?如果有一个社区,我们买面包都得开车去,跟一个我们能够在步行的范围内能搞定吃饭、看电影、购物、看病、办信用卡、健身,我想哪一个更能吸引你?我们就知道,城市综合体卖的就是生活的便利,一应俱全的环境。在我们步行的范围之内,你能想到的它都能满足你,从这个概念去定义的,我觉得整个综合体的关键就是在于,所谓的综合就是人们在城市生活里头,各种各样的需求,各种各样的欲望给有效的去满足,能满足这一点,城市综合体肯定是一个成功的综合体,所以最后的总结就是“谁懂得城市和生活,谁就能经营好、建设好城市综合体”,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