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兰州十三陵"沦为狐兔之窝 肃王墓群亟待保护开发

鑫报  作者:谈应霞  2012-05-18 08:32

[摘要] 对于北京的明朝十三陵,可以说国人无人不晓,如果告诉您甘肃兰州也有明代十三陵,恐怕知道的人就很少了。

对于北京的明朝十三陵,可以说国人无人不晓,如果告诉您甘肃兰州也有明代十三陵,恐怕知道的人就很少了。位于榆中县来紫堡乡黄家庄村的肃王墓群一向有“兰州十三陵”之称,2006年5月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区有陵墓11座,葬有明代10位藩王、2位妃子和1位夫人。对于这处墓群人们已是早有耳闻。这已算不得什么新闻了。今年5月初,位于七里河区西津坪村的肃宪王墓地被该村村民以每年3.6万元出租而大兴土木,至此,肃王墓便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明肃王家族,这个在甘肃的历史进程中拥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家族又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历代肃王为甘肃以及兰州的社会、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做出了哪些功绩?如今已经被破坏的残破不全的肃王墓到底还有多少保护价值?又该如何有效地进行保护?就在各省市依托历史遗迹大搞旅游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甘肃省及兰州市应该如何利用好肃王墓群这一珍贵资源?带着一系列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记者采访了甘肃省政府文史馆馆员、甘肃省地方史志学会会长、兰州历史文化研究开发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张克复及兰州市文物局副局长吉福荣。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总结西周以来的历代统治经验,施行郡县制与分封制相结合的统治体制,即设立官府管理百姓,分封藩王拱卫朝廷。当时,元代残余势力虽已退回蒙古草原,但仍然很活跃,时常南下侵扰,对明朝构成了严重威胁。于是,朱元璋先后分封辽、宁、燕、谷、代、晋、秦、庆、肃九王,分布在从东北到西北的边防线上。”一幅固国安边的布防画卷被张克复用寥寥数句便勾画呈现在眼前。甘肃地域的五位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被分封的。因为他们拥有军权,镇守着边塞,因而他们也被称为塞王。

其中的肃王名叫朱楧,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14个儿子,在太祖洪武十一年(1378年)被封为汉王。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奉太祖之命,与卫、谷、庆、岷、宁五王练兵于临清。先驻平凉,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就藩于甘州(今张掖)。据记载,朱楧生母郜氏无名号,而在封建帝王家,子因母贵,朱楧在与25个兄弟的竞争中,仅凭这一点就处于劣势。但因为他善于骑射,有谋有勇,深得太祖的赏识,呼之为秀才,并赐给宋本《淳化阁帖》、龙胆壶、凤喙卮三宝。由此可见,让朱楧据名藩、督理军务,拥重兵、控要害,朱元璋是放心的。后来,处于明朝复杂的政治原因,朱楧以“边塞苦寒”为由,向朝乞求内徙。经明惠帝批准,于建文元年(1399年)率甘州中、右二护卫和肃王府官员以及来自江南的其他人员移藩兰县(今兰州)。直至明末,肃王便一直驻在兰州。“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楧受封,有肃王的名号,到崇祯十六年末代肃王朱识鋐被处死,肃王总共传了9世11代,共历经251年。”张克复说。

肃王成就了兰州市

“封建社会时期,甘肃的藩王对甘肃特别是兰州的城市建设和文化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甚至可以说是肃王成就了现在的兰州市。”张克复说,“他们不仅扩建和发展了兰州城,还修建了大批寺庙道观,同时积极参与文化建设,历代肃王在文化艺术方面都造诣颇深。”张克复说。同时,他告诉记者,在肃王来兰州之前,兰州并不是甘肃的政治文化中心。建文元年,朱楧移藩兰州后,才把兰州从一个边陲军事要塞提升为藩王的王府,使兰州的地位跃为甘肃的中心。肃王来兰州的时候,兰州仅是一个县,残破凋敝,仅有4600多人口。可见当初的兰州城有多小。“肃王来到兰州,便大兴土木,规划扩建兰州城,并以今天的中央广场为中心,修筑周长6里200步的内城,周长18里加133步的长廊,城内修建了肃王府,奠定了兰州城的规模。假如没有肃王,也就没有今天的兰州。从边陲军事要塞升为藩都,正是从那时开始,打下了其以后作为陕甘总督驻地和甘肃省省会的基础,奠定了它作为西北和甘肃省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的地位。”张克复说。

肃王墓沦为狐兔之窝

5月8日,记者一行前往七里河西津坪村实地踏访了距今近400年的肃宪王墓。在一片林地里,除了高约10米,底部直径约15米左右的锥形封土堆外,眼力所见之处仅为一些残存的陵墓围墙断垣及月牙形的遮风墙外,几乎再也找不到任何关于肃宪王墓的痕迹了。一户村民与肃宪王墓做起了邻居,其在陵墓内不仅修建了屋舍、车库、养殖棚,还将圈起的陵墓之地以年金3.6万元的租给他人修建“农家乐”。

据西津坪村委会主任周孝云和村里的老人们讲,陵墓占地共约三、四十亩。当时村民们只知道是一位王爷的墓,并没有保护意识。1968年,村上以集体名义打开,当时陵墓内就有盗洞,棺椁的木板也被盗墓者搭成了通向盗洞口的梯子,除了两口直径约1米,高约1米的大缸外,还有两块砚台,一盏小油灯,但目前除一口缸仍存放在该村庙里外,其它均已被毁。除墓室尚属完好外,就连墓室地面及陵园内的青砖也早已不知去向。陵园也变成了一片林地和庄稼地,一户村民竟在肃宪王墓旁盖上了屋舍、车库、养殖场,与肃王做起了“邻居”。“肃王墓有重大的历史、考古、旅游价值,是研究历代肃王、了解明代丧葬形制、研究甘肃文化的重要历史文化遗存。可惜的是,多年来,虽然经社会无数次的呼吁,但至今仍是一片破败,一片狼籍。几乎未作任何整修。没有被回填的庄王墓地宫沦为果窖,垃圾充斥不说,墓外还是蓬棘遮蔽,沦为狐兔之窝。下雨时,雨水倒灌。一个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尚竟至如此,让人痛心。”张克复说。

建议尽快抢救保护开发肃王墓

对于如今的肃王墓该怎么办呢?

有专家表示,兰州肃王墓群地面建筑基本已经荡然无存,结构宏大的1号墓已被打开而无任何保护措施;4号墓位置虽然确定但情况不详;8号、9号墓已于早年被毁,仅留遗迹;10号、11号墓顶被夷为农田,墓门均遭毁坏。当地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所有墓顶几乎都成农田,水浇农田又会对墓室产生什么样无法预测的破坏?凡此种种,都使得对肃王墓群的抢救、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兰州市文物局副局长吉福荣告诉记者,在结束不久的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兰州市共有文物862处,有部分文物因为散落在偏僻之地,人迹罕至,从而未得到保护。象西津坪村村民在文物点内盖房砌墙,不但对文物保护不利,还破坏了文物的原状原貎,类似这种情况,文物部门也将责成其必须纠正做法,以恢复文物点的原状。

“首先要认识到肃王墓这样一个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研究甘肃、兰州的历史文化的重要意义。从政治文化角度来说,兰州再没有比肃王墓更重大的历史遗存了。市、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给予充分重视,将肃王墓的保护列上日程,尽快立项拨款,予以保护。”张克复十分恳切地呼吁说。

据了解,明代是我国陵寝建设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对陵寝制度作了重大改革和明确的等级规定。例如,将地面的封土堆由以前的覆斗式方形改为圆形或长圆形,又取消寝宫,并扩大了祭殿建筑;又允许生前没有当过皇帝,死后被追尊为帝的,可以建立陵墓等。而肃王墓群是西北地区品位、规模、时间跨度最长、埋葬最为集中的明代藩王墓群。13个墓葬中除了已知的几座被盗或局部打开过之外,其它尘封近400年的肃王墓,依然可能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物。里面的遗物资料,对研究明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可能显现重要的意义!“肃王墓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但目前肃王墓的惨状在也是的,这是我们甘肃的耻辱,兰州的耻辱!”张克复说,“虽然社会上无数次呼吁进行保护,进行旅游开发,但至今无人问津。即使是位居大城市兰州仅十几公里的这样一个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只是在一个摇摇欲坠的破败小房里,一位耄耋老人守着一盏孤灯,守望着这样一个历史遗迹。”面对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址得不到有效保护的现状,张克复显得的格外惋惜而无奈。

“由于11座墓群分布集中,根据庄王墓穴地宫的情况可以预见其它地宫应该比较完好。建议文物部门要有计划地进行科学发掘整修,建设一座肃王墓博物馆,将地上、地下整合为一个整体,这样既可以发挥肃王墓的旅游价值,又可以作为研究明代丧葬制度、研究肃王、研究甘肃文化的场所,充分发挥肃王墓在文化、经济方面的意义。”张克复建议说。他还建议相关部门应该组织专门力量,对肃王文化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研究,也为建立肃王博物馆做准备。同时,尽快将墓群所在地申报和创建历史文化名村,并在申报和创建中制定总体的保护、恢复规划,对墓区一定区域内的土地、山林及整个生态尽快进行统一规划和保护。 肃王墓群这个话题从1983年说起已经过去近30年,肃王墓地却是继续破败了近30年,甚至还没有对墓群做进一步的专业勘探研究。这对正在申报历史化名城的兰州来说,如何将具有深厚历史内涵的明肃王遗迹与墓群这一笔画上去,真的是不能再耽搁了。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